|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5-11-28 18:40:4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青竹戴雨 于 2015-11-28 18:43 编辑
从这个Audionet产品背后的故事可以看到,这是一家“科技为本”的公司,他不跟你吹什么“艺术”、什么“品味”,而是按照德国人严谨、精确、科学的精神来看待hi-fi器材。Audionet的产品理念和追求,按Thomas Gessler的描述就是:噪声最低、速度最快、失真度最低。Lowest noise, lowest distortion, quickest amplification。Thomas Gessler自豪地说,Audionet放大器的噪声,比起其他品牌的放大器产品来,低了一个数量级以上,失真度,包括THD(总谐波失真)和IMD(瞬态互调失真)在内,也都比其他产品低了一个数量级以上,甚至有时低于仪器所能测到的极限。
附带说一下Audionet放大器的阻尼系数(Damping Factor),是非常高的,可说高于绝大多数其他hi-fi放大器。它追求的是放大器对喇叭的全面控制,按Thomas的说法,Audionet的放大器能令喇叭发挥出它的最大潜能和最佳表现。Audionet放大器的转换速率(Slew Rate)也快得惊人,声音上表现为极佳的瞬态特性,信号从零到满功率,在零点几的微秒之内。
Audionet极其注重器材的客观测试指标,但同时认为,最后的finetuning,也就是“微调”,是人耳来做的,而且只有人耳能做,仪器根本无法做。
很有意思的一点就是,虽然到目前为止看上去Audionet是一家非常讲科学的hi-fi公司,但实质上Audionet是非常“发烧”,甚至发烧到“神棍”级别的。Thomas告诉我,Audionet器材的机内保险丝,都是镀铑的保险丝,而非普通保险丝。为什么用镀铑的保险丝?他说,首先,他们的工程师试听了铜、银、金、镀铑等不同材质的保险丝,发现声音是不同的。2厘米的短短一截保险丝,却可以造成一台机器的声音不同,然后,他们认为镀铑的保险丝声音最好,而且成本可以承担,因此就决定全部采用镀铑的特制保险丝。在某些人看来,这些“德国科学家”是否接近神棍了呢?
我问Thomas,他们有没有测试过,机器用不同材质的保险丝,参数指标上能否反映出来不同?他回答说:不能。材料的差异对放大器声音造成的影响,是测试仪器无法反映出区别的。不仅用不同的保险丝测试结果反应不出差异,用不同的接插件,比如用普通的插座和用WBT的插座,放大器的测试指标也不会有差异。但这时人的耳朵是能察觉差异的!所以,最后的微调工作,必须人耳来做,因为确实存在测试仪器无法反应、而人耳能听到差异的情况。
挺有意思的一点是,Thomas说,Audionet非常注重线材对声音的影响。不仅是信号线、机内信号通道的连线,包括电源线,都会对声音造成明显的影响。我问他,你们放大器的原配电源线,质量如何?他很直截了当地回答我:那是垃圾,你拿到我们的机器后,用原配随机线试一下,机器能正常打开工作?Ok,原配线就完成历史使命了,接下来就把它扔掉。这是他的原话。
Audionet产品的机内信号通道连线,都不是普通的铜线,而是合金材质的制品,是Audionet工程师靠耳朵试听的选择结果。同样,不同的机内线,耳朵可以明显听出声音差别,但测试参数是很难反映的。
Thomas Gessler先生很明确地说,一部器材的素质越是高,对线材越是敏感,这是肯定的。如果一台放大器插了不同的电源线声音是一样的,那只能说明这台放大器很差劲。好的放大器,包括Audionet的放大器,对电源线,非常敏感,需要好的电源线。
在接下来的交流中还提到了数字放大器,Thomas对数字放大器也很有兴趣和心得,交流了一下,在一点上我和他取得了共识——数字放大器对电源线甚至更为敏感。Thomas对于数字放大器的看法,我下面还会继续详述。
接下来报告一个绝对“神棍级别”的故事了:Thomas Gessler先生拿出一条粗壮的线来给我看,这玩意一根,2米多长,不是同轴线、不是USB线、不是信号线、不是电源线,猜猜是什么线?居然是他特制的一根ethernet网线!他信誓旦旦地说,他们出品的DNx系列新产品,也就是带网络播放功能的解码器、带解码前级、带解码功放,用了这根网线后,声音的提升非常明显,听过之后你绝对会相信网线是影响声音的!
于是严谨的科学家,变成了某些人眼里的“神棍”了吧?
我问起Thomas Gessler胆机的问题,当然,可以想象的是,Thomas不喜欢胆机的声音。他认为那是老年人听的东西,没有激情,慢悠悠地如同一部“老爷车”。我发觉Thomas很可能是个车迷,很喜欢把hi-fi比拟为车来加以描述。他说他对Audionet产品的描述是,如同保时捷的赛车,有激情、有冲刺感,而那些胆机,即便是设计良好的胆机,即便是hi-end级别的胆机,也就是一辆豪华大轿车,它不可能有保时捷的感觉。
不过说起德国Octave胆机,Thomas还是给予了很好的评价,认为那是他听过的声音正确的胆机。不过,从测试指标的角度看,再好的胆机也远远不如他的Audionet机器。
Thomas对德国ASR放大器的评价类似于胆机——声音慢,没有激情。而且他认为ASR所采用的电池供电方案,虽然可以获得很“干净”的供电,但是优点只此一端而缺点更多,特别是声音慢、没有瞬时的爆发力和动态。他认为Audionet设计的EPS供电方案要好得多,相当于一个“主动式电池”,既能有电池供电的优点,也没有电池的缺点。
Thomas对柏林之声的产品还是保持尊敬的,不过认为柏林之声的主要价值在于音源和放大器,而喇叭相对一般。从产品路线上说,Audionet和柏林之声是不同的,Audionet追求实用和实效,而柏林之声有奢侈品的定位,因此在机器的表面处理上花了很大代价。Thomas说他其实认识那个帮柏林之声产品做表面镀铬处理的厂家,但他绝不会用镀铬的工艺——既然柏林之声用了,Audionet就不会用。
说起MBL,Thomas的看法是,这家的喇叭产品非常好,个性、独创、优秀的声音,不过MBL的价值主要在于喇叭,而前端从他的角度看很一般,甚至可以说不太配那么优秀的喇叭。Thomas认为如果MBL喇叭的用家用Audionet的前端来搭配,可以取得远远更好的效果。
Thomas Gessler先生对放大器的新技术抱有浓厚的兴趣。他告诉我,在他从事hi-fi设计的20年里,他见过的放大器制品中,只有两款是真正令他觉得佩服的,令他很感兴趣的。这两款放大器,一款是TacT的数字放大器Millennium,另一款是法国Devialet的混合式放大器,也就是我试用和评价过的那台“法国电子秤”。
TacT这个牌子因为已经消失,可能很多国内发烧友都不了解。这是在hi-fi圈内首部推出“纯数字放大器”的品牌。它在1997年推出的纯数字放大器Millennium和稍后的缩水版2150放大器,在业界引起了极大的轰动,被很多hi-fi业内人士认为是划时代的产品。TacT的创始人之一Peter Lyngdorf(林道夫)后来又以自己的名字创立了Lyngdorf品牌,并继续生产纯数字放大器。我自己就用过一段时间的林道夫TDA2200数字放大器。林道夫的数字放大器,和TacT的数字放大器,可以说是一脉相承的产品。再之后,有NAD M2纯数字放大器。这几个产品的背后,都有Peter Lyngdorf先生的身影(他也曾经是NAD品牌的拥有者之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