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氏音响工作室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有钱途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的作品正在调试,围观一下吧

[复制链接]

135

主题

2138

帖子

5862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862
61#
发表于 2014-12-20 17:55:26 | 只看该作者
青竹戴雨 发表于 2014-12-19 09:42
呵呵 ,行啊,叫碧玉吧,  小家碧玉,禁得住咀嚼回味啊

这个名字好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主题

96

帖子

83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832
62#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1 08:16:3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有钱途 于 2014-12-21 08:22 编辑

听了一天,还是没找到以前试听作品信号线时那种起伏跌宕,充满激情与活力的感觉,旋律感不是很明显,看来有必要进一步调整,用旋律咸菜了。这时才发现,其实自己几年前已经中毒了,作品23号那鲜活的声音一直在我脑海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主题

96

帖子

83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832
63#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1 08:29:5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有钱途 于 2014-12-21 09:02 编辑

当年很用心写的贴,虽然有些观点不太成熟,但值得重温纪念一下。http://bbs.hifi168.com/showtopic-207393.aspx。躺在温泉酒店里静静回想这些年发烧的历程,就像一个世界观没定型的懵懂少年,一直没找准方向。当年我没有选作品23号,因为我觉得细节也是音乐旋律的一部分,如果细节比较含糊,声音就不够完美。现在我领悟到,完美并不存在,哪怕是上百万的系统也不可能完美。能打动人的音乐,一定要能传达歌者与演奏者的情感收放与旋律的起伏变化。这个是基础,提升音响性一定要在这个基础上,否则神马都是浮云。看到很多烧友其实玩得比较盲目与浮躁,钱用得越来越多,声音越来越差,还自我感觉良好,实在杯具!所幸我能及时找到方向,找到旋律党的组织,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

主题

1244

帖子

3754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754
64#
发表于 2014-12-21 10:26:29 | 只看该作者
作品23是非常好的线,我现在还没有听过比他好听的线。高频有点不足,那是与完美标准比较。其实大部分音乐都听不出问题,只有古典音乐,高频多时明显。听人声绝对一绝。如果你经常听古典,才会对高频觉得少。我就是古典听得多,所以有点在乎高频。铜线再优秀,与他比也是靠边站。什么上万的超时空方芯铜,完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5

主题

2138

帖子

5862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862
65#
发表于 2014-12-21 19:30:3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胡敏强 于 2014-12-21 19:39 编辑
有钱途 发表于 2014-12-21 08:16
听了一天,还是没找到以前试听作品信号线时那种起伏跌宕,充满激情与活力的感觉,旋律感不是很明显,看来有 ...

可试着借台新德克的DAC-5或8,借到20周年就更好了,就用你现在的CD机做转盘试音。不过,转盘的电源线最好用作品26,数码线用作品24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5

主题

2138

帖子

5862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862
66#
发表于 2014-12-21 19:35:4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胡敏强 于 2014-12-21 19:38 编辑
有钱途 发表于 2014-12-21 08:29
当年很用心写的贴,虽然有些观点不太成熟,但值得重温纪念一下。http://bbs.hifi168.com/showtopic-207393. ...

其实很多所谓的细节就是不平衡的音响电声,真正平衡正确的原音是不会那样的。音乐的生命丢失而成为音响电声,追求那些不平衡的甚至夸张的所谓细节,导致发烧友误入歧途,难以自拔,痛苦不堪。这样的实例见得太多太多。音响杂志和网络大师的误导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但自身缺乏实践,以及缺少音乐厅原音聆听机会和经验是另外一个重要原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92

帖子

1561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561
67#
发表于 2014-12-21 22:16:30 | 只看该作者
讲好的调整好就发过来的,原来又有新情况了,没有给我讲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0

主题

1071

帖子

3661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661
68#
发表于 2014-12-22 19:06:19 | 只看该作者
有钱途 发表于 2014-12-21 08:29
当年很用心写的贴,虽然有些观点不太成熟,但值得重温纪念一下。http://bbs.hifi168.com/showtopic-207393. ...

关于细节,解析力等等,我们听到的只是最后的声音效果。因为很多因素都会影响。所以不能简单定论是谁该为最后的结果负责。最大的可能就是都要负责。因为你没有肯定哪个环节已经绝对没问题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

主题

1244

帖子

3754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754
69#
发表于 2014-12-22 21:18:12 | 只看该作者
唱片里有许多细节,录音师其实都知道。他在录音,他觉得需要细节来表达作品,自然就会有细节。他觉得细节是多余,自然会去除。我们听音乐就是听录音师烧的菜,如果他水平不高,他自然会被淘汰。如果那张唱片公认优秀,再多的细节都是对的,因为这些细节对感情表达有帮助,是好的。有的电子乐,流行歌曲里面的音乐都是合成的,假的,但是对感情表达有用,就有存在的必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5

主题

2138

帖子

5862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862
70#
发表于 2014-12-23 07:02:19 | 只看该作者
musichina 发表于 2014-12-22 21:18
唱片里有许多细节,录音师其实都知道。他在录音,他觉得需要细节来表达作品,自然就会有细节。他觉得细节是 ...

所以有录音师录古琴需要18只咪围好琴身录音,因为发烧友喜欢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凌氏音响工作室  

GMT+8, 2024-6-2 07:21 , Processed in 0.212486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