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氏音响工作室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616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音乐与音响,需要爱,需要热情,更需要智慧和眼光

[复制链接]

135

主题

2138

帖子

5862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86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2-8 18:12:0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胡敏强 于 2015-2-8 18:13 编辑

近闻,烧友对音响的热情降低,兴趣转移,对杂志和网络的兴趣也同样降低。在我身边就看到多位发烧友已经不再发烧了。他们去了哪里.....而另一群发烧友却烧劲十足,热情高涨,且日益增强。
“玩”其实是一门学问。如何“玩”,如何“玩好”,是讲究道的。每个行业都是这样。不然就变成乱来了。音响系统不是简单的器材的堆积,更不是品牌价格的肉搏。音响系统讲究搭配和精心的微调,包括听音环境的处理等。功夫在诗外啊。
其实音响器材发展到今天,进步的并不是技术指标,音响器材的进步是体现在其再现音乐生命的程度。过去,有许多经典器材,这没错。但是,用现在的要求和标准来看,符合爱乐人对音乐演绎现场再现的要求又会有更高攀登。让唱片里的音乐复活是不懈追求的动力源泉。现在年轻的烧友少了,有这个爱好也更显得珍贵。当自己回头再看,过去彷佛的雾霾,千言万语已是默默的祝福。对于音乐与音响,相伴的时间越长便会逐渐知她懂她,也越来越觉得难以割舍。就像一位老朋友那样。这并不是对某一品牌的喜爱那样简单的理解,而是对音乐与音响本身实质性的认知和爱。不是短期内能迅速入味知悉,而是要通过数年甚至十数年的阅历和实践经验的积累,用心去品味音乐和音响的结果。
音乐是艺术,音响是技术。但要把音乐与音响结合起来,融合在一起,理解认知就会有极大难度。所以真正要入味入骨地去感受她是相当不容易的。 在艺术和技术领域,各自很有造诣者大有人在。但在音乐与音响融合的世界,这样的机会似乎很少。也许玩家多,爱者少吧。玩是感官的,爱才是深入心灵的情感共鸣。 音乐与音响,主题还是音乐。所以脱离了音乐,音响的真正价值和意义便也不存在了。
今天在一张CD上读到录音师的一段话,大意是好的录音首先是好的曲目,其次是好的演绎,再后才是好的录音。这使我想起《西游记》,里面的取经人已经接近那个理想中的极乐世界的感觉。 想想芸芸众发烧友,不正像是去西天的取经人嘛。我想,作为取经人就已经是幸运儿,尽管途中多坎坷,但终究有成功的一天。音响会响不难,难在知其响是真是假。而知真便不觉难,不辨真伪则难上加难。如何知其真,其实也非难事,常去音乐厅嘛。那”极乐世界”便是音乐厅。要取经者多去音乐厅吧,真经就在音乐厅。 取经路上少不了妖魔鬼怪,迷惑、欺骗、陷阱有,但自己的糊涂也有啊。唐僧的眼里,没有白骨精,只有善良的一家三口。孙悟空几次劝告终无用,反而被赶回花果山。唐僧这样的发烧友也大有人在啊。所以,除了热情和爱,还需要智慧和眼光。
有很多东西需要靠自己去悟,去琢磨。想想遇到一个年轻发烧友跑来问你如何调他的系统时,你只能笑而不答。为何呢?因为此时你说什么都不一定能帮到他,往往更让他一头雾水。 所以,只能让他多跑去音乐厅,多跑去各个发烧友家去听音乐。这样慢慢他就能加上自己的智慧而有突变。但把自己关在家里的发烧友就永远没救了。跑去音乐厅就可感知活的音乐。再在音响系统上去找那个活的感觉。关键还是多听吧。活的音乐是开放自然而自由的,不会有音响的拘束、压抑和束缚感。音乐整体是呈现活生自然,自由自在的模样。这并不是你平时习惯的单纯的音的听感,那就是旋律带来的生动鲜活的生命状态。音乐是鲜活的。每件乐器在舞台上的演绎就像春天百花齐放、争奇斗艳的五颜六色的鲜花。她们所展现的艺术生命力和给人的艺术感染力魅力四射,精彩紛呈,美不胜收,目不暇接。此时,音响系统是消失的。一套成功的音响系统就是给人这样的非常接近音乐厅的现场聆听感觉,再现生动鲜活的音乐生命。让器材消失。要还原音乐生命,其实正包含了无数的音响要素,是技术和艺术的完美的平衡融合。这是音乐与音响的实质。
当你聆听你的音响系统回放的音乐,能让你像在音乐厅那样拍手鼓掌了,那么你的音响系统正是再现还原了那现场的音乐魅力。此时要恭喜你,你的发烧之路走对了。
音响系统讲究搭配艺术,并非任何优秀器材的简单堆砌。有时是大马拉小车的轻松驾驭,有时是四量拨千斤的灵巧潇洒。当然本身并不优秀的器材就更难得到满意的音乐回放。但越是优秀的器材就越要注重搭配调整,你就像一个优秀乐团的指挥,乐团里优秀的演奏家就靠你的调和。
老陈昨天在电话里还在念念不忘上周末感受到的全套作品3号4号和12号的音乐魅力。他说当时放的莫特小提琴《流浪者之歌》他真的很激动很感动,被音乐感染得要流泪了。庞大的乐队齐奏时的能量太惊人了,而且纹丝不乱,控制得相当完美。是啊!我同样被当时现场般真实感震撼。音乐演绎真的是精彩绝伦。 作品12号的实力也在作品3号4号的搭配下完美呈现。我甚至觉得比作品1号2号推12号的组合更有现场的张力和实体感。也许胆机60W比晶体管的80W要有更充沛的能量和爆发力吧。
总觉得录音记录是一件十分伟大的事。对于正值艺术巅峰期的名家大家们的精彩演绎,能够尽量完美或者完整地记录下来,是留给后人异常宝贵的财富。记录是为了重放。重放录音是为了再现录音里的精彩艺术演绎。所以,录音和重放录音,这两个事情都是很伟大的事情。人们应该努力做好这两件事情。但实际情况是,录音和重放录音,人们做得不太好,至少离完美或者满意还有距离。许多录音做得不大好,没有完美记录好精彩的音乐演绎。而相对比较好的录音,就能重放得比较接近现场的精彩演绎。 一些由老外名录音师操刀的民乐类唱片,往往给人隔阂的不到位的感觉。从这个意思上说,文化不仅影响重放,也在影响记录。太多的所谓发烧录音充斥着假大空的音效,使得一些发烧友偏离真实的方向,再加上现代音响器材的器材电声搅拌其中,隔膜音乐,发烧友将走向何方。一些悟性稍好的发烧友只得无奈回归古董器材,西电元件、西电线和西电器材、阿尔泰克古董喇叭等等古董器材,似乎终于可以找到些许感觉。 (2013.10)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凌氏音响工作室  

GMT+8, 2024-11-24 23:09 , Processed in 0.194005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