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5-11-28 18:00:3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青竹戴雨 于 2015-11-28 18:05 编辑
在06年的时候就有想用CD-PRO转盘构思一款顶置的高端唱机,造型像德国盘王的LP唱盘,有传动和唱臂,表面工作状态与LP机没什么两样,唱臂运行到内圈与CD碟片播放完是同步的,按出仓唱臂复位,打开转盘上的仿黑胶片的中心盖板,就可以从CD机芯上取下碟片。从视觉上和声音上要有回归模拟的感觉!
当时向代理申请了两个CD-PRO机芯,到手后发现该机芯自带伺服和接口,稳定度和可靠性都非常好,但要用好它就有难度!主要是很难二次开发,超出了我们的能力范围,只能在数字输出和电源上搞点意思,与期望值存在较大的差距!这也可以从侧面了解到为什么有些品牌机用上了CD-PRO机芯声音上也没什么优势的情况。鉴于这种情况,当时想做回归模拟声音的构思也就作罢,直至2015年推出的E8,回归模拟声音的构思才得以实现。
反观1202机芯的结构与CD-PRO大体一样,菲利浦当年在推广的时候提供了源代码和伺服的方案,给二次开发提供了保障。我们从2000年的CD-E3开始使用1201机芯,期间经过改良为1202(与1201完全通用)到现在的CD-E8整整用了15年,也和“德国之声”一样是它的忠实使用者!从CD-PRO的身上同样看到1202结构的合理性,信号的拾取和传输二者没多大差别,关键是信号的处理过程,所以我们在中间插入了数字界面,内含数据接收、数据整型、时序调整、抖动消除、时钟分配、相位转换等功能,在伺服的关键部位还使用了误差在万分之一的“威世“电阻,保证了信号处理的精确度。在控制编程的算法不同对声音会有影响,烧录在不同品牌的芯片上声音会有影响。又如有段时间兴玩CD碟片的片镇,不同的重量、不同的材料会对声音有帮助,说白了就是改变主轴电机的负载,其实改变主轴电机的驱动电路的数据,找波形的上升沿不要过于陡峭的最佳点就可以实现了。通过这些年的实践,1202机芯是款潜力很大、物美价廉的经典播放载具,不要因为它曾经用在几百元的VCD上,别忘了也曾经用在高端机上,关键是如何使用!用好了不会输给CD-PRO,而且养护成本很低,二者套个不太恰当的比喻就是苹果系统和安卓系统。
多片DAC在音响里主要是并联使用,可以提高等效比特数、动态、信噪比、数模的转换精度,减少失真度和降低内阻而改善音质,这是通过提高器件性能获取好声音的一种方法(科普可在百度搜索“音频DAC的特殊用法”)。获取好声音的调校方法有多种,调校声音实际是调整频率分布,由于人耳的听音曲线不是平直的,所以要根据听感去调整频率的分布,达到听感上的分布平衡。大家可能注意到CD-E8与早期的CD-E3的线路基本是一样的,线路没变但声音的素质一直在提升,这归功于我们独有的“平衡校音”技术,它也是调校声音的一种方法。我们把整个的频率分布看成是一幅油画,利用多色油彩的增加、明暗对比的过渡,构成和谐有纵深感的立体画面。使用自已独有调音小电感的增减和改变,根据听感的需要去调整频率的分布来达到声音设计的要求。
国产器材与国外高端器材的关系是徒弟与师傅的关系!经过这些年的努力和发展,国产器材有了长足的进步,君不见有多少国际大牌都是国内代工和贴牌等,证明我们不缺设计人才和加工设备与工艺,这些民用的器件来源包括国外都是全球采购的,只要有钱没有办不到的,供应商不会跟钱有仇!国产器材的声音表现单独某方面提出来与国外器材相比,往往会有过之而无不及,甚至能秒杀,但整体表现对比时,差距马上就显露出来了,这到底是什么问题?
我们认为还是对声音标准的认识理解和把握的问题。音响系统不是单独的电子技术,它是多学科知识溶合的结果,又是与人体感知息息相关的信号发生器。要给用户提供什么标准的器材,就看自已的修为了!既然知道问题所在,关于造型设计、电路设计等有高手林立就不必见笑了,我们就从声音的调校来讲讲几点体会吧:
一、调校声音的环境。过去我们要有一个正规试音室作为调校声音的工作室,后来发现效果很满意的器材到了用户家里出入会很大,究其原因,家居环境的声反射与试音室根本就是两回事,要出原有的效果简直是要碰运气!所以我们就采用直达声的方法调校声音,发声体与耳朵距离尽量接近,不受环境反射的影响(耳机较靠谱),只有这样才能听清声音的真面目。声场可以通过环境反射、摆位等条件去营造,但声音的气质是发声体固有的,感觉过去的做法不是调校器材的声音,而是在调校试音室的放音效果。(待续)
二、调校声音软件的选择。我们不主张相对单调的软件作为校声使用,乐器少的时候并不能反映器材全频工作状态的实际情况,只有在多乐器同时演奏的复杂情况下,才能揭示全频的频率分布在听感上是否平衡,有没有因频率的互相干扰产生抵消缺失而凹陷(音乐会脱节),又有没有因频率的过分叠加产生谐振而凸起(声音涌出)。通过频率分布的调整,使器材在重播的时候有足够的控制力去表达乐曲所要表现的意境!我们提倡用交响、古典一类的软件去调校声音,比较容易把握平衡的听感,不主张用发烧天碟(有夸张成分),建议到现场和用正规录音的熟悉曲目作为比对,还是哪句话“好声音是没标谁的,但声音是有标准的”,只要做好了听感上的频率分布平衡,重播各种内容的软件效果都不会差(喜欢个性化的除外)。
三、调校声音的手段。对于声音的认识和理解,我们不缺“金耳朵和银耳朵”,他们耳朵的灵敏度、解析力相当了得,对器材反映声音的优劣、问题的所在都很清楚,也知道怎样解决,关键是用什么手段去实施。通常是电路调整、器件选用、线材搭配、焊锡使用和PCB板材挑选等方法,但这些传统的方法有它的局限性,如遇到这方面缺一点,那方面又多点的情况下很多时候要作出妥协,也违背了原声音设计的初衷。我们研发的“平衡校音”技术,也是为了解决这个难题,利用调音小电感反复多除少补来达到听感上的频率分布平衡,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还有很多方法可以获取大家认可、平衡和谐的好声音。我们的同行设计师们花了多少心血和艰辛才能完成一件成功的作品,个中的滋味局外人是很难体会到的!一件成功的作品,看得见的材料成本是很有限的,无限的是开发过程中所花费的时间、人力、物力等等看不见的软成本,经常会为了一个器件的选用,需要把不同品牌的同一规格器件全部购回,从中不断筛选、反复雕啄。工业产品从数量上分摊成本是很低的,而高端的音响器材由于它的局限性就不是一个概念了!顺便感叹一下,请不要见怪!我相信,通过国内同行的辛勤耕耘和努力,不断提高自身的认识水平,国产器材要赶超国外高端器材的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就不是问题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