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氏音响工作室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6598|回复: 1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 BBC LS3/5A 彻底剖析

[复制链接]

190

主题

1071

帖子

3661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66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5-13 18:08:5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青竹戴雨 于 2015-5-15 12:37 编辑

    我们可以发现以往所公开发表,关于BBC LS 3/5A喇叭的文章,在感性面的着墨,大过理性面甚多,如果真的要探究其中的因素,那大概就是因为它的声音表现,有一股特殊的迷人魅力吧!要解释这股特殊而又迷人的魅力,到底从何来其实不难,只有一个「谜」字?!没错,它就像吹笛手手里的魔笛,以一种特有的、近乎催眠的咒语,迷幻了许多人,让听者为之沉迷、为之扼腕,沉迷的是它浓郁典雅的音色,扼腕的是它不够全面的表现。这个「谜」如何解?!对不起,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具有共识的答案。

    搜罗市场上所流通的资料,可以发现BBC LS 3/5A发表至今的数十年中,仅有部份文章曾经针对这对喇叭的改机方式做过报导,而深入且广泛的设计探讨,则至今尚不多见。之所以会有如此的现象,不外乎是因为这对喇叭在重播音乐之时,所呈现的丰沛音乐性,令大部分听者动容、令有识者激赏的缘故。既然有许多的前人,已针对LS 3/5A的声音表现,以及改机方式,做过广泛而且深入的研究,我们不妨从另外的角度,切入来看这对一代铭器。
不按牌理出牌的LS 3/5A

    您知道喇叭的开发流程吗?就商业化的角度来探讨,绝大多数喇叭的设计,都是由「市场售价」开启第一个步骤,因为这个要素将会牵涉到箱体、单体、分音器等必要的组成部份,因此这个步骤可说是喇叭设计最重要的一环。决定好售价之后,也就等于宣告了这款新商品的市场定位,接下来就是单体的选定、音箱的设计以及分音器的构成。经过这些重重步骤之后,如果没有任何意外,当然就会有产品上市。

   LS 3/5A是经过如此过程产生的吗?不好意思,可能不是!熟知这对喇叭历史的读者一定都晓得,这对喇叭最初的功能设计,是用在广播车上作为收音监听之用,因此为了迁就狭窄的车厢空间,有许多的细部设计,便以此为前提作出许多变化,例如︰高音单体四周用来防止过度扩散的吸音毛毡、迷你的体积、更强调的中频等,并且将它作成单声道使用!也就是说,一次只用一支喇叭作为监听播放。

    就因为最初不是要用来作为商业用途(公开销售),因此它的设计步骤,也就可能脱离设计常规的程序,当然也有些商品的设计步骤,并不像我所交代的那样,不过那仅只是少数。我们仅针对下列几个点,来探究这对喇叭为何迷人!以及Rogers、Harbeth与Spendor三家公司,用来与LS 3/5A媲美的三款同类型喇叭之间的不同点。

    分音器

    喇叭的主要组成部份除了单体、箱体以外,还有一项常被忽略的重要组成单元-「分音器」。它之所以容易被忽略的原因,是因为它通常被放置在箱体的内部,除非您卸下喇叭单体,不然一定无缘窥见。不过,当您看见分音器之时,一定会觉得很奇怪,为什么它的长相与组成元件,会与器材的电路板一样,都是印刷电路板、电容、电感、电阻等零件?这些零件在分音器上,又扮演什么角色呢?

    分音器上各种零件各自职司不同的功能,像电容只允许高频讯号通过,因此称为高通滤波器;电感只允许低频讯号通过,因此又称为低通滤波器;电阻则是作为阻止或降低电流通过的量,因此在分音器上主要的功能,是作为降低量感之用,通常会被使用在高音单体的正极。如果电阻是与单体作并联的话,就不是作为降低量感之用了!而是用来作为阻抗匹配,因为在单体正极之前串联电阻降低量感的同时,单体将会因为与电阻串联致使阻抗增加而降低效率,这时候便必须在单体上并联一颗电阻,使这部分的阻抗回復到原先的阻抗值,这便是阻抗匹配的作用。

    经由以上的简略解说后,我们便可以清楚的知道,分音器要使用这些零件的原因,以及这些元件各自所职司的功能。接下来则是再为各位简单的介绍分音器线路,我们就以低通滤波器为例:一阶分音就是只在单体的正极串联一只电感;二阶分音则是在一阶分音的线路上,再加上一颗电容,不过并不是串联喔!而是与单体呈现并联状态;三阶分音当然也是建构在二阶分音线路之上,用文字解说太麻烦,就请您直接看图吧!四阶分音就像是二组二阶分音器加在一起,当然也请您看图就明瞭了。那高通滤波器的线路呢?简单,您只要把刚才低通滤波器的元件互换就成了!也就是说,电感的位置换成电容,电容换成电感就成了。

    简略介绍过分音器后,我们回头来看看BBC LS 3/5A的分音器设计吧!由BBC公司所制定的分音器线路配置,可以看出LS 3/5A是一个标准的二阶分音,同时它运用了许多看似简单,实际上却很繁琐的线路来进行分频的动作︰像高频线路里的电感,便是作为电路分流以及自耦变压器之用;高音频段的频率响应则是以电阻与电容做调整;低音单体的频率特性与响应曲线突起,则是运用另一组RL线路作为等化之用。

    既然各家厂商都得使用同样的分音器线路,那声音的差异从何而来呢?撇开其他因素不谈,就分音器的部分来说好了,原因就出在「零件」上头。Spendor都是使用自行制作的零件,并且经过BBC公司的授权,可以不使用E&I绕线电感,而是使用铁粉电感;Rogers公司则是使用铁粉磁心电感。

    三家用来取代LS 3/5A的喇叭,在分音器的设计就都是以独家的技术作为基础,虽然零件的配置与LS 3/5A有许多的相似之处,但是就器材设计的角度来看已有极大的分野。像零件的使用便有许多的不同,Roger不用说一定是使用该公司长期以来坚持的纯铁/铁粉心电感;Harbeth也是铁粉心电感
Spendor则是以空心电感为主。当然改变的不仅是电感而已,其他像是金属皮膜电阻、PP电容等也纷纷出笼。

    分频点的设定影响声音表现甚鉅,因此必须配合单体的特性为之。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20

帖子

62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629
18#
发表于 2015-6-19 23:48:00 | 只看该作者
LS3/5A我蛮喜欢的,一代经典,至少声音是没有问题的。中频是其灵魂,准确无比却又鲜活感人。还有就是声场大的要命,很难想象5寸的箱体能呈现如此大的场面。有机会要收一对听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5

主题

2138

帖子

5862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862
17#
发表于 2015-6-17 07:09:02 | 只看该作者
凌君彦 发表于 2015-6-16 00:02
详情见我稍后另开的帖子,有图有真相。

非常期待凌总的报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主题

326

帖子

1247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247
16#
发表于 2015-6-16 00:02:36 | 只看该作者
详情见我稍后另开的帖子,有图有真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主题

326

帖子

1247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247
15#
发表于 2015-6-16 00:00:4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凌君彦 于 2015-6-16 00:09 编辑

我早年也有一对老款B&W 805,怎么听都不对味,完全是20年前发烧热初起,频响要两头翘的风格,一次大清仓跟西湖6.75箱一起扫地出门处理了。这过了20年,宝华的音箱设计师还是这风格这水品,没有长进,说其顽固不化不为过,现场音乐会英国天天有啊,难道没时间去听听?你那中音故意压着是什么意思?英国绅士难道成天都是弯着腰的吗?说笑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主题

326

帖子

1247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247
14#
发表于 2015-6-15 23:49:2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凌君彦 于 2015-6-16 00:07 编辑

最近替湖南一位烧友改造了一对宝华805S(B&W 805S)书架音箱,测了原箱的频响曲线和拆开分频器,我就奇怪了:为什么要把最重要的1KHZ左右频域压低,而让500HZ以下以及高频突出,又为什么分音器用的电感和电容一点音乐感都没有,听什么都是朝下坠落,难怪用户反映没中频,全频不连贯,声音发闷,更无音乐感而言。宝华音箱的设计师校音水品我只能说呵呵了。倒是音箱的工艺外观及包装是不错,但这就是商业运作,有什么办法呢。你不喜欢,有人要买,英国箱,NB。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5

主题

2138

帖子

5862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862
13#
发表于 2015-6-15 22:53:1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胡敏强 于 2015-6-15 22:54 编辑

就我个人作为用家的体会来说,其实老凌的MSH-1001早已远远超越了这些老的经典了。不仅仅是掌握了真正好声音的诀窍,更是将这个诀窍运用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老凌的作品10号、11号、12号、601、公主1号等等音箱同样如此。而且我相信,铁皮和晴天柱更优秀。而且,早已将这个诀窍运用到了凌氏的各类音响器材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0

主题

1071

帖子

3661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661
12#
 楼主| 发表于 2015-6-15 07:52:2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青竹戴雨 于 2015-6-15 08:19 编辑

有网友的观点:    1.35A是监听返听设计初衷,它必然准确、贴近自然,但这是几十年前的声准水平,和现今音响技术可以达到的声准再现已经差距好大。我们喜欢对古董音箱加以“好味道”去解释,其实就是声准不过关,种种音染累积的结果;不过,我们不是靠声准生财的人,虽然我们玩的叫高保真,其实我们真正在玩的是失真;驾驭失真,玩弄失真,享受失真。35A初衷是保真,但时间成就了它的失真(这个失真相对年代而言),似乎在自然、准确、流畅、韵味在它身上达到了一个很好的平衡点;说白了,35A就是一对过期监听箱演变成经典hifi箱的过程。

    2.在北京玩LS3/5A的圈子内,一些老烧对LS3/5A的定位是,和WE大喇叭号角、555中频驱动器和755A等全频喇叭比,仅从中高频的质感和自然感比,差距还不小甚至是很大的。但从其当时的价位来看,和其素质相比,又是太超值了,故能普及受到欢迎,不像WE那样,可望而不可及,甚至望也望不见。而现代不少和其体积相仿的书架箱,还真不如老版15欧的LS3/5A打动人。
      LS3/5A容易玩得起,是音响途中一个重要的驿站,当然不是终点。从北京LS3/5A烧友的情况看,多数人再往前发展,不是追逐现代器材,而是更老款的器材,如WE、号角、励磁、全频、障板等,总之是追求更为自然和谐的声音,LS3/5A虽然声音很美、悦耳动听,但从其发音自然和谐的视角看,显然还勉为其难,但其那种独特的音色,总使人难以割舍而难以忘怀。
       如果不想投入更多,又不那么计较动态频宽的话,一对德律风根、菲力蒲等古董高效率全频喇叭,加上一部小瓦数单端胆机,就使您步入绝佳的音乐氛围,这段重要而有限的频段,LS3/5A也难以PK.我们戏称为”“宁吃仙桃一口,不吃烂桃一筐”。
      不是不能玩现代低效率高档音箱,但您又要宽频大动态,又要高解析力、绝佳的音乐感染力,必然要用高端大功率石机或多管并联的大功率胆机或几万元以上的高端数字功放,必然要用更高素质供电系统,必然要用极低内阻的高素质粗壮喇叭线,必然要想方设法减少通过大电流的输出端子的接触电阻并加大接触面积,必然要非常讲究听音空间的处理和音箱摆位……这是异于LS3/5A或古董全频这类小功率器材的另一种玩法,一分钱一分货,代价必然是巨大的,如果您愿意承受的话,当然可以……



    3.音箱这东西还不完全等同于电子,是电声转换器件,声学所占比重甚大。电子发展是日新月异,而声学发展则是相对缓慢的,某些情况下不一定旧不如新。如喇叭支架、音盆及折环、定心支片、胶体、涂料、阻尼物质,以及人工校声等等,孙子辈不一定胜过爷爷辈。
    记不清是哪年了,上海东方艺术中心举办音乐会,主角“凯瑟琳娜女皇”演奏用琴-----斯特拉迪瓦里小提琴,时价5000万人民币。该琴约重1磅,价值竟然是与其等重黄金的数百倍。这把小提琴出自17世纪末18世纪初的制琴大师安东尼奥·斯特拉迪瓦里之手。荷兰小提琴演奏家珍妮·杨森则声称,这把琴拥有“一种类似魔力的东西,在现代乐器中绝对找不到。”截至目前,不管科学家们如何绞尽脑汁,即使用完全一样的木材、油漆加上最精密的工艺,也无法制作出一把可以与其媲美的小提琴。这说明什么呢?声学和电学毕竟有区别,电脑能100%克隆的东西,在声学领域并不完全行,新不如旧的现象是存在的。
    LS3/5A当然不能和斯特拉迪瓦里小提琴相提并论,但其独特的音色,至今也极难复制---至少我们尚未发现一款与RogersLS3/5A麻布版音效等同的复刻版。也就是说,现代人们并未或者说至少很难掌握它的全部奥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0

主题

1071

帖子

3661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661
11#
 楼主| 发表于 2015-6-4 15:01:5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青竹戴雨 于 2015-6-4 15:03 编辑

http://www.jd-bbs.com/thread-5493650-3-1.html

引楼主部分发言:ARC 算 HI END ,应该没有争论吧?但正是 ARC 的老总约翰逊有句人所共知的名言:讯源最重要,喇叭,我用一对 3/5A 就够了。这说明什么问题?  透过迷雾,就可以看到,中音,平衡度,韵味,是人类对美好声音的基础要求,是“好声的底线”。 只要有了这些,我们就可以为音乐感动。  而失去这些,哪怕高频再高,低频再低,动态再大,那只是感官刺激,与感动心灵的音乐无关。 所以,在这种意义上来说, 3/5A 可以算“ HI END 的底线”,当然决不是说 HI END 到 3/5A 为止,但如果连 3/5A 的中音,平衡度,韵味都不及,那么这种“ HI END ”是不是走歪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0

主题

1071

帖子

3661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661
10#
 楼主| 发表于 2015-5-15 09:42:2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青竹戴雨 于 2015-5-16 20:50 编辑

是的,全频的声音太毒了。分频带来的缺陷,比频宽更让人难以接受!   只是好的全频的确很难找的,否则老凌早就做了。35a是除了同轴最接近点声源的了。至于你听到的35a的声音,以我的感受,不满意是肯定的。因为,前端不可能是通畅的,再加之箱子本身的设计制作问题。同样的单元因设计师的不同做出的箱子天壤之别。当你听到全线贯通的35a系统就不这么看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凌氏音响工作室  

GMT+8, 2024-7-3 11:25 , Processed in 0.230186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