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氏音响工作室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6628|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 音响指挥家论(二) 要素一:金耳朵——指挥家

[复制链接]

190

主题

1071

帖子

3661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66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7-8 11:22:3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音响音乐所历经的空间过程和环节
   我们都应该知道但又通常忽略了的事实:音响音乐是分别来自和经历的四个空间过程。第一个是作曲空间,它首先是来自作曲家在任何地方和任何感受时所产生的灵感与动机,通过作曲家手上的乐器或乐队,在他的琴房或排练室,又或者是电脑音乐模拟系统进行试奏,之后再进行修改到最终完成的乐谱;第二个是演奏空间,由演奏家在录音室或音乐厅等各种场地,用双手和乐器、人声等对原作品所进行的再创作;第三个是录音空间,通过一支或多达几十支的麦克风,放在录音师认为合理的位置,或者是虽然不太合理但又无法改变的位置上,所进行的录制,之后再经过一大堆调音设备,在后期制作室里完成的唱片母带;第四个是重放空间,在发烧友的音响室,通过唱片、CD机、前后级、音箱等音响设备播放出来,最后由发烧友的耳朵对以上全过程的信息进行综合接收。这时,耳朵就成为了类似于麦克风功能的接收设备,成为整个音响系统中最重要的硬件。
    讲到这里,顺便请君细数一下以上的过程中,总共历经了多少个环节,又再请打开其中的一个环节-CD机的机壳,细数一下里面又包含了多少个零件。君可曾想过,在这每一个零件里面又包含了多少故事?比如一粒电容是如何设计、改良、选材、制作,其品质又是如何管理等等。这些数也数不清的每一个环节,如果都是效果器的话,会给原作品添加多少的美化效果;而如果每一个环节都是失真器的话,又总共经历了多少次失真呢。当中每一个环节都经过了多少人所付出的,甚至是毕生努力和热情的结晶。但结果又是如何呢?别说你无法唤醒巴赫来到你的音响室,听听你播放的效果与其原来作曲时的意思距离有多远,就算你请到某唱片的录音师,假如他说:你的播放“比原作更好”,或“差不多”,又或者“差远了”的时侯,你能证实他说的是客气话、是真话、还是假话吗?无论如何,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其中的美化是相对的,而失真是绝对的。
耳朵作为硬件时的特点
   耳朵在听音响时既然可以比作硬件,就有必要探讨它的性能与品质了。正如父母给我们制造的嗓子有童声、男低音、女高音、鹅公喉、豆沙喉等区别,人耳也应该有相应的区别,所以不同的人其听觉能力是会有一定程度差异的。我们不妨打个比方,拿一个与人耳正好有相反作用的号角喇叭来对比一下,假如用不同大小形状厚度的外耳廊和号角、用不同长度大小的耳道和喉管、用不同大小厚度的耳鼓膜和喇叭振膜,它们所发出和接收到的声音会是一样的吗?就算同一个人,也会经历成长期、成熟期、老化期的变化,甚至左耳和右耳在“灵敏度”和“频率响应”方面都会略有差异,最简单我们可以分别用左耳和右耳听电话的办法来验证一下。
人耳的耳道和外耳廊的构造,类似一支有固定频率的小管乐器加上一个小喇叭,使我们在听觉范围内,对所有频率的敏感性是不一样的,我们最敏感的范围是在500-4000Hz之间。又由于在2000-4000Hz之间的声波与耳道的尺寸和形状相匹配而产生谐振,使这段声音被加强。在正常声级下,一个听起来一样响的100Hz纯音的声压比1000Hz纯音要高20dB,而且这种差距在不同声级时还在不段地变化。
   以上的现象说明就算你当场亲耳听到的声音也不完全是现场实际的声音,或者称为听到非线性的声音,而麦克风所录到的才是更接近实际的频响。正因为人耳听觉特性反映出人耳对中高频最敏感,超高频不太敏感,低频最不敏感的这一特点,使适当地增加一点点超高音和加多一点低音的音响器材,是受到更多人欢迎的根本原因。也说明了频率响应过于平直的音响器材不够好听的原因。同时也是大部分乐器总是需要有共鸣箱的原因,因为共鸣箱除了能增加音量外,还可以增加乐器的中低频丰满度。也说明了在音乐厅的声学设计中,为何BR值(低音与中高音的比值)要达到1.1-1.2之间才好听,只可惜音乐厅建筑缺乏只反射超高音的有效手段,造成不带扩声的现场音乐会的美中不足。而调试得当的音响音乐,在某些方面确实能够比现场音乐有更好的音响效果。当然,演奏家本身也是“听众”,他是会尽力奏出与人耳听觉特性和某个厅堂声学特点相适应的,好听的声音。只不过麦克风录起来会有所不同,所以录音往往需要作后期加工。
   上述低音与中高音的20dB差值,是不能只在音响的某一个环节中一步到位的。有些音响器材的生产厂家或唱片公司由于急于求成,就对他们的产品添加足够多的低音和超高音成份,还吹嘘他们的产品是如何“低音如雷冠耳”,“高音通透无比”,结果只会弄巧成拙。因为这样表面上听起来好像一步到位达到平衡,实际只会造成音质的劣化,同时还失去了HiFi音响中最可贵的像真度,除了耳朵以外,人的皮肤和躯体也会感受到真实的声波和振动的。以前不是也曾经风行一时的,以为靠均衡器就可以解决问题了吗?要是这样就可以的话,玩音响岂不是很容易,很省钱?
耳朵作为软件时的特点
    单靠外耳人们是无法感受到声音的,还要通过中耳和内耳的“传感器”以及大脑听觉神经的“解码器”,才构成完整的听觉系统。正如听觉失聪的人,不是他身边没有声波,也不是他没有耳朵,而他却“充耳不闻”。但即使听觉系统完全正常的人,除了人耳听觉特性对频率响应的歪曲以外,对于同时出现的若干个声音的分辨率也是有限的。当两个或多个声音同时出现时,人们是不能完全独立地听清楚各个声音的,会出现一个声音对另一个声音的掩蔽效应,至于掩蔽的程度视音程的远近和强弱而有所不同。这种现象是由于人耳作为硬件时的分辨率,以及作为软件时对多个声音的认知和分辨能力有不同的结果。我们不妨举几个例子:
在交响乐音乐会中,当某个乐手独奏时,人们能清楚地听到他的全部演奏内容,而当在合奏时,这个乐手同样还是在那么清楚地演奏着,而人们却只听到他演奏的部分内容。不够经验的听众甚至听不出他在奏些什么;水平高一点的听众能听到他演奏的多一点的内容;而指挥家却能听到他演奏的更多内容,甚至在熟悉乐谱时,在还没有演奏者的情况下,指挥家运用他的内心听觉能力,也是能够“听到”整个乐队的演奏效果。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0

主题

1071

帖子

3661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661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4-7-8 11:23:17 | 只看该作者
当你进入一个嘈杂的餐厅时、一开始你可能会觉得噪音无法接受,但坐下来适应过后,又仿佛只听到同桌朋友们的讲话,而当你对邻桌某人所谈论的话题感兴趣时,你还可以听到他们讲话的内容。
    既然听觉系统在音响音乐中起到如此重要的作用,发烧友就有必要对与此有关的知识进行深入的了解,特别是与音响音乐息息相关的一些声学概念,如音强、音高、音色、基音、泛音、音场、定位、频率、波长、直达声、反射声、混响声等等。此外还要对一些普遍存在的特殊现象有所了解。例如:对任何一种乐器和人声而言,其发音的初始瞬变时段,是使人能够辨认的主要特征。如果取钢琴上的一个音并删除其初始瞬变时段,只听声音的后尾部分,就难以辨认这个乐器是钢琴声。不同的乐器,其初始瞬变时段的声音特征和长度有较大的差异。另外,要听清楚一个低音所需要的时间,比听清楚一个高音的时间要长几倍,而大部分音箱的低频分析力又往往不如高频。
    随着声音强度的增加,低音听起来会比实际音高更低,而高音会比实际音高更高。当两个乐音达到一定的音量时,在听觉系统中会产生第三个音,随着音程的变化,这第三个音“听”起来与原音有可能是谐和或不谐和的。而这第三个音用仪器是测量不到的,所以发烧友要区分一些听起来是和谐的,或者是令人感觉紧张的音乐,到底是作曲家要营造的气氛,是自己听觉上的问题,还是音响系统的问题。
金耳朵
    小提琴初学者通常需要老师代他选琴,中等程度的乐手能分辨出两把琴中那一把声音更好,甚至有些人手上拿着达到上等声音的好琴,却还不知是宝,而拥有“金耳朵”的名家,除了能够辨别某一把琴到底好在那里和还有那些不足外,还能为名琴确定其价值。
    到底什么样的声音才是好听的声音、名贵的声音呢?它是:圆润的、明亮的、低沉的、高昂的、厚实的、松软的、清脆的、通透的、透明的、实体感的、虚无缥缈的、集中的、无边无际的、令人信服的、令人鼓舞的、令人泪下的……正如某些人心目中的白雪公主和白马王子的标准是:美丽的、大方的、高大威猛的、小巧玲珑的、丰满的、苗条的、温柔的、勇敢的、外在美的、心灵美的、人品好的、有钱的、有势的、有前途的、有学问的、关心我的、关心他人的……拥有以上优点之一的音响器材就可以把它买回来,拥有以上优点之一的人就可以嫁给他,关键是看你重视那一方面。有钱是好的,更有钱就更好;够低音是好的,低音多到裤管动是不是更好?
    面包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美人得到了,江山却失去了;以上优点既可以说是相互矛盾,也可以说不矛盾,关键看是过分的还是恰如其分的。在唱片里,这些优点已经由制琴师、演奏家、指挥家、录音师在乐曲该有这些优点的段落里充分表现了,正如贝多芬已经在乐谱上为演奏家和指挥家,标注了那里是强、弱、快、慢、柔和地、激烈地等等音乐用语。假如你把音响调整到无论听什么乐曲都那么甜美的话,其代价是失去更多的优点,增加了或者减少了演奏家的演奏表情。我们常听到一些发烧友与发烧友之间在谈论小提琴的声音应该怎样甜美才好听,那发烧友有没有听过小提琴大师跟小提琴大师之间,在谈论五百年的小提琴历史中,不同时期、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风格的小提琴乐曲该有什么区别、该用那一把琴、该用那一种琴弦、那一号松香、琴弓的松紧度奏那一曲时要拧紧一点、同一首乐曲的那一段的音色与力度该如何变化、那一个音该靠近琴马才有紧张的效果、或者音头再刺激一点更好等等的话题呢?
    音乐指挥家要准确理解标在乐谱上的强弱快慢,以及要处理好音色和感情表现的发展变化。若要区分一个指挥家和另一个指挥家的水平高低,主要看他在恰到好处上所掌握的分寸。同时,恰到好处不是不要感性和个性,是包括了感性和个性在内的恰到好处,甚至也包括了该激动一点的地方就不妨激动,不该有感情表现的乐段就该冷静,不然就不会有感人的演出,但过火了又会变成是哗众取宠的演出。要认真投入,要有气度,更要有修养,才能不断达到更高的境界。
音响指挥家要有一双金耳朵才能让唱片音响奏出动人乐章,要成为指挥家就要练就一对金耳朵。有人说:耳朵天生下来就能听,还用练吗?又有人说:指挥家能同时看到二十四行乐谱,在一百多人的乐队中能纠正其中某一位乐手的演奏问题,能练出来吗?有一位弹钢琴的朋友曾告诉我一件事:他有一次跟一位赌王聊天,他问赌王是不是有特异功能,为什么在五十四张扑克牌里,你要哪一张就能抽到哪一张?赌王说:这有什么了不起的,我看你才神奇,你在八十八个琴键中,你闭上眼睛一次就能抽中十个琴键,而且在一分钟内,能够连续抽中几百次,在两个小时的演奏中能连续抽中十万次。你说能不能练出来呢?需要多少年才能练成呢?要练成功是不是要讲究办法呢?除了能弹准确外还要弹得好听呢?有一位演奏大师告诉过我:任何乐器只要练习得当,纯技术不需十年就能达到世界级水平,不过在音乐艺术上就算练一辈子也难保成功。
   我们既要减轻听觉功能的自然退化,还要使听觉功能不断提高,就要注意保养和防止听觉损伤。过载的功率会使喇叭烧掉,过强的声压也会“烧毁”听觉系统。耳垢不光会影响听觉,过多的堆积还会硬化,需要由自己小心清洁地清理。呼吸道和鼻腔若有炎症要尽快治理,以免殃及中耳。少喝酒,少抽烟,少吃辛辣食品,注意休息。只要保养和锻炼得当,应该是不会有问题的,我们不难见到八九拾岁的老指挥家、老演奏家在舞台上还是充满风采和神韵。祝您好运!(待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凌氏音响工作室  

GMT+8, 2024-11-25 09:59 , Processed in 0.187677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