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氏音响工作室

标题: 我首次把电源线排第一位 [打印本页]

作者: musichina    时间: 2014-8-7 22:27
标题: 我首次把电源线排第一位
本帖最后由 musichina 于 2014-8-8 09:00 编辑

10年前把信号线排第一,喇叭线第二,电源线第三。最近几年对线材一点理解了,把喇叭线排第一,信号线排第二,电源线第三。
来了旋律论坛,对比了胡版的各种旋律电源线,发现声音变化之大,远超自己的认识。逐渐改变了自己对电源线的认识,电源线的奥秘比物理书上的复杂多了。现在我把它排第一位。原因有二个。第一,总线电源线+机器的电源线,至少3.5米,远超喇叭线2.5米,长度越长越重要。第二,今天做了一个实验,中等旋律电源线+中等旋律信号线的组合,声音比低等旋律电源线+高等旋律信号线的组合声音好不少。都是纯铜线比的结果。
我现在认为电源线才是系统的最前端,比音源还前。电源线不好,如上游的水被污染了,后面机器再好,也补救不了。当然系统是个多次污染,最后要看这么多组合污染的结果有多么严重,整体污染最小的声音最好。电源线好才能反映后面的机器是否优秀,电源线不好污染了后面的机器,反而分辨不出后面的机器的差别。

作者: 胡敏强    时间: 2014-8-8 07:08
实践出真知。支持实践。
作者: musichina    时间: 2014-8-10 20:47
最近对电源线的研究,发现电源线对声音影响很大的原因,竟然是电子在电线里面运动的速度和每个电子行走的距离不同造成。每一个电子非常整齐的运动,运动距离一样,声音就超清晰,旋律好。电子运动不整齐,距离不同,声音就浑浊,旋律差。太微观了。这就是为什么都是220v,50hz,声音却区别巨大。
作者: 胡敏强    时间: 2014-8-11 08:00
小王钻研的够细致的啊。这点不容易。精神可嘉。
作者: musichina    时间: 2014-8-20 21:45
本帖最后由 musichina 于 2014-8-22 14:13 编辑

如果电子走的路径影响声音,那么线材下面垫一块木头,对声音都会影响,只是影响很小,可能听不出。但是机器下面垫脚钉,声音就改善很大。为什么,因为机器里面电子走的总路线有几十米,所以可以听出来。如果是1.5米的电源线,可能大多数人听不出。
作者: musichina    时间: 2014-8-20 21:49
电源线最重要的另一个原因是,一根线可以改善2个声道,性价比非常高。喇叭线和信号线都要一对,性价比低。
作者: musichina    时间: 2014-8-25 22:39
以前做过这个试验,没想通。今天再做,为了验证理论。就是拖线板当总线,后面拖三台机器。功放用细电源线与粗电源线比较声音。按照木桶原理,总线最细,后面换粗线应该没什么影响,实际是功放用粗电源线低频改善相当大,中高频差不多。木桶原理在这里不成立。这就验证了我总结的理论,粗电源线相当于一个水库,大动态有水供应,然后不断蓄水。细电源线没水,也来不及供应,所以低频不足。所以离功放最近的线一定不能细。
作者: musichina    时间: 2014-9-4 09:10
做电源线还真的很难,不同的线都要试听。当你觉得某根线在设计上面是非常完美的,结果一比较,根本不是那么回事,材质的纯度看不出。结构对声音的改善也不是绝对的。看来以后做线每一根都要试听,不要管他什么结构,什么材质,耳朵是最高标准。
作者: musichina    时间: 2014-9-4 09:15
做线真的不能偷懒,认认真真试听,没有捷径。我老是想偷懒,结果是反而浪费了更多时间和精力,还有金钱。以后老老实实根根试听,保证声音质量。
作者: 章煜    时间: 2014-9-4 10:59
要做好线,首先要有个参照物,我们以前不懂,就买了很多大厂的线回来听,听了拆,看结构,看材料。然后买了很多种线,屏蔽网回来,一个个试。我们做线有个自己的基准,有个自己的风格,始终不偏离这个风格。通透,均衡,宽松,是我们的追求。
作者: musichina    时间: 2014-9-4 14:28
你们做线真认真,还买线回来拆。我就网上看看结构,主要还是听。从现在开始准备认真点了,前面浪费的时间,现在想想可惜。
作者: 胡敏强    时间: 2014-9-4 18:23
小章是研发产品,当然要求不同了。
作者: musichina    时间: 2014-9-5 22:03
随着对每根线的试听,发现碟片对旋律的分辩影响很大。乐器越多,耳朵分辩越困难,人也累。现在终于可以用一张唱片定结果了。只要一种乐器,声音清晰就可以。如一把小提琴。如果觉得太单调,就一把小提琴加钢琴。这样试听对线材的旋律分辩,基本半分钟搞定。以后可以轻松了,相信不久就可以做出比较好的线材。
作者: 青竹戴雨    时间: 2014-9-6 11:18
是的 ,系统调整也是这样,独奏与群奏 相结合,音乐样式要多样。
作者: musichina    时间: 2014-9-6 22:52
今天晚上继续用“妈妈教我的歌”这张小提琴发烧天碟试音,乐器简单,声音清晰,分辩准确。试了多种线,铜箔线听了2次都不好,淘汰。多股绝缘线,声音也不好,也淘汰。普通0.3、0.4的电线,声音最好。0.8平方的普通电线声音也不好,淘汰。目前最好的声音是0.3平方的线,低音一般,中高频很好。
作者: musichina    时间: 2014-9-6 22:58
0.8平方以上的普通多股电线声音都不好,网上许多都是4平方的电线,这类线声音都不好,骗钱。本次测试,集肤效益低的线,声音并不好。一定有其他原因。
作者: musichina    时间: 2014-9-7 10:11
玩音响真是烦人,这一次调整好后,以后不再弄线了。花点经历给其他方面,也许收获比音响大,毕竟其他行业没音响玄呼。
作者: 青竹戴雨    时间: 2014-9-7 10:15
呵呵 ,没必要归结到玩音响上。学习都是登在巨人的肩上才是捷径。否则一切都从头开始,人一生也做不了啥。前人的东西直接拿来用就好了。比如音响,通过一些接触,认可老凌的,那就直接拿来用算了。即便是微调也方便与老凌联系商量,但大格局已定,也就不麻烦了。直接享受音乐了。
作者: 青竹戴雨    时间: 2014-9-7 10:18
做个美食家是幸福的事儿,相对简单的事儿;做个好厨子则麻烦多了。呵呵
作者: musichina    时间: 2014-9-7 13:28
做非常成功的线比做菜难。我们做普通的菜,对食材要求没那么高,菜市场买不错的就行。做线如果也这样,那是做不好的。做线要对每个另件试听,选出最佳的,连纯银都不放过。所以做线要做到几乎完美,要么不做。一定要与做菜比,那一定要对每一种食材取最完美的,连酱油和醋等调料都要选出最满意的,发挥出大师最佳水平,做出来的一定是完美的一道菜肴。当然价格也是很贵的,一般人也吃不到。DIY就要朝着这个方向。这个是旋律论坛带给我最大的收获,对每一个食材都必须亲口品尝,不看价格,不看结构,只要味道。
作者: 胡敏强    时间: 2014-9-7 16:36
小王既有探路者实践的痛苦,又有美食家品赏的快乐。
作者: musichina    时间: 2014-9-7 21:26
以前做事还是不严谨,与老凌的认真劲还是不能比的。现在发现不认真,后悔太多。所以从前几天开始认真起来,每一个细节都要听,这样才能保证做的东西有质量。另外还要有参照物,直接对比声音,不自我感觉良好。
作者: musichina    时间: 2014-9-8 13:13
今天又把几种旋律不错的线比比,发现追求完美的旋律线,可能性不大。细一点的线中高频旋律不错,加粗后低频旋律好了,中高频又稍差。再加粗,低频满意了,中高频有更差了,达到不能接受的程度。看来达到三频都满意,真的很难,要折中了。都是铜线测试的,也许以后加点银线,也许能好点。




欢迎光临 凌氏音响工作室 (http://lingsaudio.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