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氏音响工作室

标题: 我的dac5终于发出我要的声音了,只因换了数码线 [打印本页]

作者: musichina    时间: 2015-11-29 10:29
标题: 我的dac5终于发出我要的声音了,只因换了数码线
前面6.5寸的箱子,用铜箔电感,和魔雷29高音喇叭重新做了一只后,电烙铁坏了,就一只箱子听了一周。箱子的声音每天都进步,最近进步缓慢,基本稳定了,但是声音还是有不满意的地方,声音有点干燥,清晰度不够。我觉得箱子应该不是瓶颈,应该在前面,缺点都暴露了。前面已经做了一根旋律好的信号线,声音是我听过最好的铜线,三频非常平衡,平滑细腻,清晰不浑浊。昨天晚上就把它当数码线用,试试效果,结果声音好的不得了,几乎无损的传播了数据,声音通透无比,dac5的优点都出来了,真是非常牛的解码器。没有好的数码线,玩分体解码真是累人的事。又对比了cd模拟的直出,真的感觉近乎无损。数码线的设计要求比模拟高多了,一点不能有问题,否则永远听错误的声音。

作者: 胡敏强    时间: 2015-11-29 10:31
小王什么数码线,不错啊,几时带来听听感受一下。
作者: 胡敏强    时间: 2015-11-29 10:34
以前你的铜线也不错的,听听音乐可以了。
作者: musichina    时间: 2015-11-29 10:42
晚上想想,数码是44k的声音,频率比模拟的20k高一倍,线的设计难度也应该提高一倍,所以用普通的眼光是设计不好数码线的。我个人认为这一个铜数码同轴线,在铜线里面也是到顶了。当然没有与银,金银线比过,也不知道区别有多大。反正我现在非常喜欢,dac5的声音也非常喜欢,以后换零件,暴露就更加明显了。
作者: musichina    时间: 2015-11-29 10:51
今天下午有事,下周给大家鉴定一下。系统关键要箱子好,现在箱子把我系统问题一个一个暴露,我现在对系统要逐一分析,发现短板,慢慢提高。以前声音糊,根本听不出问题,就是音色好点。以后要大换血呀。
作者: musichina    时间: 2015-11-29 11:09
我一直认为铜根本不是瓶颈,电脑上面不是铜电路板吗,每秒数据量是cd的几万倍,cpu内部还是铝了,数据量更大,铝也不是问题。所以问题一定在其他方面,好在这个问题我已经基本攻克,就是线的结构。
作者: musichina    时间: 2015-11-29 11:19
网上我不说线的任何结构,因为看这个网的人,可能有外面的商家,所以所有有关结构的东西,网下私聊。
作者: 胡敏强    时间: 2015-11-29 11:40
很不错啊,可以把自己的研究成果放在网上转让的,可以带来效益,以后可以投入更多研究。
作者: musichina    时间: 2015-11-29 11:59
没兴趣,只为证明网上那些人,包括那么多外国商家,都是忽悠人的。cd真的是低科技的东西,线材也是低科技的东西,但是音乐味和旋律感确实高深的问题。科技都是手段,为旋律感服务的,旋律感是主人,科技是仆人。
作者: musichina    时间: 2015-11-29 12:52
通过听每一根线的旋律感,找出其中规律,按照这个规律,推理出更好的线的结构,再网上找这种理想的结构,买回来再听,基本百发百中。现在用的线是网上现成的线中我认为最高的了,比他还高的没有卖,只有定制了,所以要便宜还是现在这个用用吧。
作者: musichina    时间: 2015-11-29 13:03
我听了10种线,就找到了其中的规律,所以研究不算成本太高。
作者: 胡敏强    时间: 2015-11-29 16:18
便宜是硬道理啊。
作者: musichina    时间: 2015-11-30 07:33
我想应该都是音响书害人,便宜好线有不少,网上老烧也有推荐,卖掉万元的线,留下几十元一米的铜线,追求音乐味和平衡。像这种老烧推荐的线,我前面也买了,听了旋律感非常好,是专业录音室话筒线,比那些发烧厂家做的线好多了,发烧厂家的线大多数不平衡。音响杂志是不会推荐这些便宜线的,网站版主也不会推荐这些线,只有网上老烧会推荐给发烧友。所以那些杂志和版主是不能相信的,有经验的老烧到可以相信。
作者: musichina    时间: 2015-11-30 07:51
录音室的话筒线是录音师精选的,可以听到演奏者更多音乐细节的线,属于有音乐味,微动态好的线。但是他们不会设计音响。老凌自己会演奏小提琴,自己做的线,听不出自己演奏的效果,最证明不成功,能够听出演奏细节,就证明线做成功了,相当于在做最有音乐味的线,这个方向就对了。而发烧厂家由于自己不会演奏,设计的线丢失了多少音乐细节,他自己也不知道,只会加粗线径,获得低频的量感来增加所谓的hifi感,有大动态,没微动态。
作者: musichina    时间: 2015-12-1 00:04
信号线与数码线都换了,声音还是有点粗,应该是换喇叭线了,箱子里面的接线是中等旋律的,也是声音有点粗,完了,全部要换。换了铜箔电感,箱子的反应也太灵敏了,什么问题都暴露了。走向旋律感再现的高峰,越来越近。
作者: 胡敏强    时间: 2015-12-1 06:58
这个要祝贺。发烧真的不容易啊。
作者: 青竹戴雨    时间: 2015-12-1 08:35
箱子是关键,先把箱子确定下来没有问题了,以他为参考点才能进行前端的测试。




欢迎光临 凌氏音响工作室 (http://lingsaudio.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